背包之旅-YL

背包之旅-YL

首页 商旅随笔 正文

09-16 谁懂经济

地点:广州 分类:商旅随笔 日期:2015-09-16 阅读:3710 点赞:0 返回

     谁懂经济

     卢麒元

    对于中国经济,笔者由去年的忧虑变成今年的焦虑。笔者清晰感觉到经济危机的临近。遗憾的是,到了这样关键的时候,我们才确认了一个基本的事实,管理层确实不懂经济。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管理层所仰赖的,主流经济学家和境内外机构的分析师们,更加的不懂经济(也许是懂装不懂)。于是,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目标与方法近乎背驰的政策调整。请注意,中国仍在政策性地压抑有效需求,供需矛盾迅速恶化,供给过剩的危机已经形成(所谓的快和热),全面的经济危机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此时,继续争论政策已经没有意义了。笔者认为,有必要澄清一下,到底谁懂经济?这是涉及由谁主导中国经济方向的关键性问题。没有比话语权和决策权更重要的东西了。

  经济一词相当复杂。笔者将经济概念的内含,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涉及财富的数据信息;第二,涉及财富的行为特征;第三,财富变动的本质和规律。所谓懂经济的含义,就是对于上述三点精确地把握。

 笔者概述完成之后,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作为一个自然人,很难全面、系统、准确的认识经济。所谓某人懂经济,只不过是某人极其局限性的了解某一点而已。就算是这一点,也是限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的。

       这个结论非常重要。

  我们通常理所当然地认为特定的人懂经济。例如,经济学家;例如,政府经济管理层;例如,企业家;等等。其实,他们仅仅是了解经济范畴中的一小部分事情而已。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可能对于个别经济事务本质和变化规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一个优秀的政府经济主管,可能对经济制度和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可能对某种经济行为的利益导向,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已经是非常的了不起了。但是,他们远非全面、系统、准确地了解经济。

  主权国家的管理层懂经济的含义,通常是无数个人和机构智慧的系统集成。是通过强大的系统,对数据、行为、规律的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制度和政策调整的系统意见。这既不是象牙塔里的闭门造车,也不是政府衙门的利益平衡。这是,也只能是,基于历史、事实、人性、环境的综合考量。可以再深一步说,这是一种境界。

  美国人对于经济的理解是深刻的。美国拥有强大的民间和政府认识经济的系统。从涉及财富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到涉及财富的行为特征分析,直至财富变动的规律的认识,美国人投入了我们无法想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美国的体制可以发掘和使用拥有最高境界的顶级人才。美国人因此比我们更懂经济。也因此,他们对于经济的管理更合理,也更有效率。

  中国有重官轻商的传统。进入现代社会依然如此。中国建国后,长期不重视经济类人才的发掘、培养和使用。中国从事经济分析、研究、管理的专门人才,与中国人口根本不成比例;中国从事经济研究、分析、管理的专门机构数量稀少、质量低劣。十分严重的是,中国最高决策部门根本不了解经济决策的本质。准确地说,中国尚未建立对于全球经济起码的认知能力。不懂经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懂,并且无法放弃基于权力的傲慢与偏见。中国人素来喜欢权力万能的神话。尽管这神话一次又一次的破灭。中国人搞过亩产万斤粮的生产大跃进;中国人又搞了一次百倍市盈率的资本化大跃进。难道,非要再搞一次经济危机才能明白这样浅显的道理吗?

 懂经济,起码需要三样东西。

  首先,强大的经济信息感知能力。要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强大的分析师团队,强大的统计分析技术和能力的积累。必须拥有知己和知彼的能力。

  其次,强大的社会学学术体系。经济行为是人的行为,包括了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包括了机构和国家的行为特征;包括了历史和环境的诸多特征;等等。必须将管理行为建立在人性和理性平衡的基础之上。

  最后,对于规律的认识是一种超越实相的境界。拥有这种境界的人才能深刻地预见未来,才能精确地把握趋势。而境界来源于伟大的实践,完全无法培养和训练。必须让有境界的人来引领我们的未来。

  笔者深切地希望,管理层能够从无知中走出来,从盲目中走出来,从迷信中走出来;能够把握事态、求真务实、提升境界、树立自信、强化能力、善用人才,跨越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使中国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当然,仅仅做到懂经济仍然是不够的。

  笔者在观察中国经济史的过程中,痛彻地感受到一个事实:中国经济,自春秋至今,从未脱离王权经济的基本范畴。今日所谓国家经济,仍就是王权经济的翻版。中国人并未深刻理解何为国民经济?王权经济最大的弊端在于受制于血统永续,并不介意全体国民实际财富的稳定成长。更何况王权频繁变更,利益不断再分配,“王权”的持有者始终着眼于所属集团的利益最大化,经常性地忽视国家利益和国民利益的平衡,更加难以重视国民之间的利益平衡。这就极大地限制了经济体系的效率。

  中国在戊戌变法110年后,粗略完成了政治上的共和体制。但是,并没有完全彻底地建立经济上的共和体制。在类王权经济体制之下,制度和政策的优化始终存在局限性,就算是拥有大智慧者,就算是真的懂了经济,又能如何呢?

  思想解放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改革开放确实步入了攻坚阶段。

     (卢麒元)



市场化与私有化

——对厉以宁和吴敬琏的深刻批判


      没有足够的哲学功底,就不要妄言经济学逻辑。妄言经济学逻辑,不仅仅会犯教条主义错误,还有可能导致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灾难。

  吴敬琏先生和厉以宁先生,被捧为中国经济学界的泰山北斗,且为历届中国政府所倚重,他们的经济学逻辑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然而,单纯就经济学水平而言,此二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哲学讲究辩证,经济学判断从来都是相对的,或者说经济学没有绝对是非标准。再深入一步,经济学研究的着眼点是度的问题,也就是所谓边际效用问题。任何事情都存在局限性,正所谓过犹不及。

  吴先生和厉先生走极端了。

  吴敬琏先生推崇市场化。笔者阅读过吴先生的大部分经济学著作。老实说,吴先生的学问尚欠周严。吴先生的研究欠缺两样东西:第一,市场化效能的外部约束条件;第二,市场化效能的边际确定与控制。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第一,越是好的市场,越需要有效的行政干预;第二,市场是一个有限概念,过度市场化一定酿成灾难,必须确定市场化的绝对边界和效用边际,必须通过制度和政策实施有效地控制。换句话说,建立市场的同时,必须完善实施管理控制的制度和手段。否则,真理向前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吴先生及其弟子门生对推动中国市场化有贡献。但是,那种近乎宗教信仰的市场化理论,严重误导了中国政府对改革方向的认知。他们对于中国畸形的市场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要建立真正的市场,而不应该是建立“赌场”,更不应该是建立“屠宰场”。

  厉以宁先生推崇私有化。笔者阅读过厉先生的大部分经济学著作。老实说,厉先生的学问不仅仅欠缺周严,还存在严重的道德缺失。厉先生对股份制情有独钟。很遗憾,厉先生却没有搞清楚公有制、股份制与私有制之间的关系。厉先生戮力推行的其实不是真正的股份制,而是狭义私有制。严格意义上的股份制,本质上是公有制的一种模式。厉先生所倡导的畸形股份制改革,是将国有资产通过违宪和违法的方式转变成为私有财产。这是打着股份制招牌,违宪违法地推行私有制。管理层违宪和违法的情况非常严重,旧股东(人民)未能行使股东权力,管理层私自将股东资产转移(侵吞)了,这是极端严重的犯罪行为。稍具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主体性缺失源于代理权越位。解决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在于抑制代理权越位现象,落实实名股东(从人大代表中抽签选择即可)的股东权力。笔者很惊讶,厉先生及其子弟门生却不想落实国有股权的实名股东参与方案,他们玩了狸猫换太子的游戏,他们促成管理层违宪和违法地将国有变成了私有。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私有化后,我国人民丧失了本就拥有的财产权,成为了一无所有的打工者。没有底线的私有化,无异于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本质上是对自由人进行奴化。老实说,古今中外都罕见如此无知兼无耻的“经济学大师”。

  市场化和私有化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但是,这种逻辑关系不是必然的和绝对的。恰恰相反,这种逻辑关系是或然的和相对的。市场化和私有化都存在绝对边界和效用边际。政府存在的价值在于寻找、控制、坚守市场化和私有化的绝对边界和效用边际。笔者再重申一遍:过度市场化和过度私有化,将促成少数人剥夺多数人的自由,这是奴化自由公民的伪经济学逻辑,这种理论将导致人类文明的倒退。对“吴市场”和“厉股份”的荒谬经济学逻辑,我们早就应该进行彻底批判了。

  哲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讲究高水平的对立统一。一切自由都是相对的。绝对自由是以绝对不自由为代价的。没有红绿灯和斑马线,汽车的自由将让行人付出血的代价。我国主流经济学家,爲了让利益集团获得绝对自由,已经让全体国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国当前和今后的主要工作是完善对市场化和私有化的管理、监督和控制机制,必须使市场化和私有化受到有效的制约和控制。在中国,绝对不能继续推进无底线的市场化和私有化了。这是对人民的犯罪。所谓“杀出血路”,不然“就是死路”,这哪里是在讨论问题?这种疯狂的态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术讨论的范畴。这是在鼓动造反,这是在挑起革命。

  本文最后,笔者想点评一下世界银行《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的报告。该报告的核心仍然是两化:市场化和私有化。值得警觉的是,该报告的落脚点其实是在人民币上。请注意:

  第一、人民币的币值取决于中国政府的备兑支付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政府可支配的财产和收入的总额。政府可支配的财产和收入的总额是共和国的财政实力,这是人民币发行数量的依据,也是人民币信用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减持国有资产、降低国家税收、增加政府负债等等建议,其意图均在于肢解国家财政职能,弱化中国政府的备兑支付能力。也就是为掏空人民币币值做前期准备工作。其终极目的是要瓦解中国国家信用。

 我们必须集合并强化中央财政的职能,我们要准备打一场人民币保卫战。

  第二、世行所谓的金融改革,无论是利率市场化还是汇率市场化,其意图都是打破中国政府对资本流动的管理,为国际金融资本“屠城”暗开城门。所谓央行独立性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私有化,不过是为国际金融资本提供“屠城”的工具而已。

  我们必须将金融主权牢牢掌握在党中央和全国人大手中,绝对不允许违宪和违法的行为肆意发生。我们必须牢牢控制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进程,绝对不能允许中国的金融市场失控。

  第三、再分配问题超越了一般市场功能,必须通过政府强势介入来解决。其中,财政转移支付和金融转移支付是两种主要方式。财政转移支付和金融转移支付均为国家经济管理主权,此问题严禁任何境外机构介入。协助境外敌对势力侵犯国家经济管理主权,已经构成叛国罪,国家安全机构对相关人士应保持高度警觉。此份世界银行报告涉嫌侵犯我国经济管理主权,我国政府应向其发出严厉的警告。

  我们必须加强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的综合运用,强化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和效能。同时,我们更迫切的要解决实质负利率和实质负汇率的严重问题,我们再也不能向资本特权者进行金融转移支付了。

  笔者申明,笔者一向支持有序建立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长效机制,笔者甚至建议加快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进程。但是,笔者一再强调,一定要明确市场化的边界,一定要确定市场化的效用边际,并据此建立完善的管理控制手段。没有能力管控,就不要轻言松绑。老实说,笔者对有关部门的认识水平和管控能力始终存有疑虑。

  笔者希望,有关方面多学一点哲学。最低限度,要做到两明:自知之明和兼听则明。在特定时期,在特定条件下,市场化和私有化存在着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我们一定要懂得辩证,要认识事务的相对性,不要搞绝对,不要走极端,要努力实现高水平的对立统一。

  就请吴先生和厉先生去颐养天年吧。就请佐利克先生回美国去忽悠吧。中国还是有一些爱国的、独立的、高素质的优秀经济学家的。关于市场化和私有化问题,中国人一定会给出系统解决方案的。

      来源:西班牙侨声报


卢欣,字麒元。祖籍四川,生于山西,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财政学学士,并于澳洲南澳大学完成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于财政、投资及企业管理累积逾20年经验。卢先生曾任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及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亦曾于2001年6月至2004年1月任职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297,前称为华德丰集团有限公司)之董事局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现为香港沃德国际资产管理顾问公司董事局主席。深圳市金宗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
卢先生精通世界金融经济,善于分析国际经济走势,对美国的金融战略研究颇为深刻,有人说卢先生是中国人中少有的几个真正懂世界金融经济的人。
卢先生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的坚定的爱国者,属于立场鲜明的左派知识分子。从08年开始,卢先生集中研究美国发动金融战争,操纵世界经济形势的战略目的,并高度关注中国经济形势的走向,在国家财税、金融政策方面对中国的相关部门甚至是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建议。这些建议高屋建瓴,科学性强,针对性强,多涉及中国经济政策的宏观面。


可惜,他的这些建议除了在网上引起巨大的共鸣外,几乎没有影响到任何相关部门和决策层。眼看着中国的金融、经济形势在美国的战略操控下一步步滑向泥潭,卢先生终于焦虑了。他在2008年5月6日发表的最新一篇博文《谁懂经济》的开头写道:“对于中国经济,笔者由去年的忧虑变成今年的焦虑。笔者清晰感觉到经济危机的临近。遗憾的是,到了这样关键的时候,我们才确认了一个基本的事实,管理层确实不懂经济。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管理层所仰赖的,主流经济学家和境内外机构的分析师们,更加的不懂经济(也许是懂装不懂)。于是,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目标与方法近乎背驰的政策调整。"2013年12月30日,发表《广义税赋论》,深刻阐述税赋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为政府审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国家财税政策的得失成败提供了一面镜子。他说:“自古以来,税赋如镜,它让所有的花言巧语毫无颜色。《广义税赋论》阐释了一些最简单的经济学道理,这些最简单的道理可以帮助大家厘清纷乱的社会现象。或者,朋友们也可以将此文作为人权经济学的一次尝试。因为,此文是从税赋角度重新审视国民个人的经济主权(国民最基本的人权)状况,比较系统地揭示出新型的经济剥削与经济压迫的实质与程度。”

他在影响日益扩大的草根网担任草根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并设有个人专栏博客,其发表文章经常排名最热文章前列,博客点击量突破840万,影响巨大!

截止到2014年初,卢麒元的新浪博客点击量已突破1200万,凤凰网博客点击量突破640万,他的文章在中国网民中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个中国橡胶背包客的南行随笔

胶 闻 事 

带您去看真实的世界

微信号 WYL13876050863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作者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ravel-yl.com/index/index/article/v/393